地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培养体系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引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第十篇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的基本内涵,我国环境治理与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将进入历史机遇期。随着“
1 引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第十篇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的基本内涵,我国环境治理与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将进入历史机遇期。随着“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壤十条”、“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等计划相继出台,大气、水体、土壤的污染防治已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的热点投资领域。在环保行业迎来爆发式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对环保专业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 年)》中表述,生态环保人才队伍总量在2020年之前要增加至1463万,因此“十三五”期间环保类专业人才需求每年将增长15%[1]。
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环保人才的重任。尤其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将承担起培养适合地方环保产业特色的专业人才。随着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2016年新工科概念提出,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已成为时代赋予新工科的内涵[2]。2018年,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应用型高校也要加强一流本科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各类人才,我国有一大批应用型高校,要根据办学传统、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紧跟时代发展,服务地方需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在环保行业井喷式发展的背景下,各地方院校纷纷扩大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招生规模,或开始新建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但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学科专业无特色”及“与地方环保产业结构不匹配”的现状;学校的培养方案过于强调理论体系的系统和完整,工程实践类教学环节的比例明显不足;师资大多为博士毕业即进入讲堂,虽然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但工程实践经验严重不足,核心课程的案例教学效果不佳[3-4]。
洛阳理工学院作为河南省第二批“示范性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各专业尤其是工科专业的培养方案都需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院校转型发展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环境工程专业作为洛阳理工学院的老牌专业,已有33年的学科历史,其培养体系的调整对于培养适合当地环保产业特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专业培养方案的主要问题
通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地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普遍面临如下问题:(1)培养目标模糊,人才定位不明确,导致学生对就业方向迷茫;(2)培养方案过于强调基础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和完整性,教学内容与环保行业、地方企业的结合性不够紧密;(3)授课内容过于经典、理论性过强,而当今社会需求复合型、应用型环保人才,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脱钩;(4)部分老师实践经验太少,照本宣科严重;(5)实践类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实践课程流于形式、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且实践锻炼与企业需求的专业能力有偏差。
2.2 洛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洛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在持续不断提升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但目前本专业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1)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尚未完全建立。虽然部分教师已采用翻转课堂,开展案例、项目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多数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重视不够;教学方式和方法设计仍以教师教学为中心,以完成教学任务进度为目标,教育理念仍需转变,人才培养的“成果导向”理念尚未完全落实。(2)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机制缺乏实践经验。需要在重视知识评价的基础上,加强专业实践的评价,需要科学设计课程知识和能力观测点的达成度要求,认真评价教学效果和质量,及时反馈到教学环节,形成持续改进。(3)专业虽然按照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进行了培养方案的修订,但仍不够完善,需要持续改进。
3 环境工程专业社会需求分析
我们对多家不同环保企业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目前环保产业中的污染治理技术已趋向于成熟化和智能化,环保行业已从环境监测、末端治理技术研发应用等向资源循环、清洁生产和生态文明构建方面转变。环保行业需要环境工程的本科毕业生具有工程技术背景,同时还具备项目和大型装置的运营管理能力。目前越来越多的污染治理项目开始由第三方运营,因此环保企业还要求环境工程毕业生具有现场管理运维能力。
文章来源:《环境工程》 网址: http://www.hjgczzs.cn/qikandaodu/2021/0120/414.html